混凝土强度低下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多方面危害,具体表现及影响如下:
一、结构安全性危害
承载力下降
抗压强度不足导致构件无法承受设计荷载,可能引发局部开裂或整体坍塌。
抗震性能降低,地震时易发生脆性破坏。
变形与裂缝
刚度不足导致构件变形过大(如楼板挠度过限),影响正常使用。
早期裂缝增多(宽度超限),加速结构劣化。
二、耐久性危害
抗渗性降低
孔隙率增加使水分、氯离子渗透率上升,钢筋锈蚀风险提高。
北方地区冻融循环破坏加剧,寿命缩短5-8年。
化学侵蚀敏感
对硫酸盐、酸雨等腐蚀介质抵抗能力下降30%以上。
碱骨料反应风险增加,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。
三、施工与维护问题
加固成本高
需采用碳纤维加固、外包钢等补强措施,费用增加。
严重时需拆除重建,造成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。
隐蔽性缺陷
部分强度不足问题(如安定性不合格水泥)初期无可见裂缝,但强度低下。
四、典型案例
超时浇筑:混凝土强度降低5%-30%,开裂风险倍增。
随意加水:抗压强度下降20%-30%,泌水导致表层起砂。
注:强度不足需通过回弹检测确认,并针对性处理(如加强养护或加固)。